尊敬的辜胜阻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百十载华诞俊采星驰,新时代矿大意气风发。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迎来了110周年华诞。全体矿大人喜逢盛事,倍感自豪!今天,我们在此隆重召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回顾学校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放飞创建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的宏伟梦想。这既是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跨入新百年以来办学成绩的首次检阅,也是海内外矿大人为之欢欣鼓舞的盛大节日。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行健百十载,弦歌永不辍。
110年来,从太行之阳到首都北京,从国家羸弱到民族复兴,学校始终引领中国能源科教事业,书写了一部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发展史。
190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创立,开启了近代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之先河。1931年,学校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被冠以“东方科罗拉多矿院”的美誉。蔡元培先生担任学校名誉校董时亲笔题词“好学力行”,已成为学校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迁至北京,成为学院路上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写就学校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学校在京华大地走上中兴之路。历经改革开放后40余年的坚守与努力,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铸就了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各个时期为学校生存、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夙夜在公的前辈领导,正是他们带领全校师生砥砺奋进,谱写了学校110年的办学传奇。
壮丽百十载,硕果满神州。
110年来,从中西合璧的焦作工学院工程馆,到中国气派的矿大(北京)民族楼,再到朝气蓬勃的沙河高教园新校区,学校历久弥新,初心不改,始终为人民幸福、为民族复兴贡献着矿大力量。
立德树人,桃李芬芳。110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人才培养,为祖国建设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培养出煤炭工业第一批本科生、第一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院士校友达22名。1978年之后求学成长起来的煤炭行业院士中,70%出自这片热土,大部分骨干煤炭企业的领军人物出自矿大。十八大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在过去五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每6名本科生发表1篇学术论文,每4名本科生中有1人获得高水平学科竞赛奖。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50%以上,就业率保持98%以上,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排名前列。
矢志创新,勇攀高峰。110年来,学校始终瞄准能源科技前沿,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的创新驱动力。从这里孵化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钱鸣高院士“砌体梁”理论、陈清如院士“空气重介质分选理论”、周世宁院士瓦斯监测“〇型圈”理论、陈至达先生“有限变形理论”、谢和平院士“分形岩石力学理论”、彭苏萍院士“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理论”、何满潮院士“岩体大变形控制理论”、武强院士“矿山水害防控理论”等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方法。
从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第一个干法选煤厂。从这里孕育了煤炭地下气化、精细水煤浆、煤制油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目前,学校建设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师资队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双双列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服务发展,科教报国。110年来,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时刻担当科教报国的崇高使命。学校与10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50余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近70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昨天,学校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目前,学校与北京、天津、南京、鄂尔多斯等城市共建了一批协同创新机构,持续助力国家、地区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回顾学校11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学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矿业高等教育的重视,离不开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北京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各级政府及领导的关怀与支持,离不开兄弟院校、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助,离不开一代代矿大人的励精图治和悉心耕耘。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向为学校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届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正在为学校建设与发展辛勤工作的全校师生员工致以最亲切的慰问!
奋斗三十载,奉献新时代。
我们建校110周年之际,正赶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既是全体矿大人的共同目标,也是党和国家赋予矿大(北京)的崇高使命。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将分两个阶段来推进。到2035年,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两个学科要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在能源、资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能源工业精英教育和科技创新基地;到2050年,学校总体办学水平达到世界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学校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把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作为根本任务,瞄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服务社会、国际合作等关键领域,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学校将构建培养能源工业精英人才的一流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导师指导全过程、创新训练全覆盖、教学科研全融合、思政教育全融入”的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打造能源工业一流本科教育新格局。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成为世界一流矿业人才的摇篮。
学校将构建支撑矿产资源高质量开发的一流科学研究体系。立足国家和行业需求,围绕矿山智能化、矿山生态化、能源清洁化、未来采矿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解决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大力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翼齐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繁荣,努力成为国家能源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
学校将创建契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一流社会服务体系。以共建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契机,高水平服务于国家能源开发和安全生产事业。建设好北京、天津、南京、鄂尔多斯等城市的协同创新机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加强与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伊泰集团等理事单位的深度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创新源泉。
学校将创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流国际合作体系。建设好“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加大与国外一流大学的深度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国际化水平和特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源工业精英人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实现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的宏伟目标,离不开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兴学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明德至善,好学力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携手挥写更加昂扬激越的奋进之笔,谱就更加辉煌壮丽的时代华章,为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